大幾開始準備考研更合適(考研是大三考還是大四考)
大學生考研,最好是在大三的時候開始準備,這樣從備考時間、考研心態(tài)和身心規(guī)律來說,都是明智的選擇。準確地說,考研生應該從大三上學期開始規(guī)劃復習、準備資料和調(diào)整心態(tài),提前準備好復習考研的各項事宜,然后從大三下學期,也就是當年三月份開始準備考試為宜。
都知道考研是好事,能夠顯著提升自己的學歷和見識,大學生自然是首當其沖。
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包括上岸和保研的同學在內(nèi),985和211大學的讀研比例,均已超過25%,而普通一本大學,也在15%以上。
這起碼說明,至少有30%-40%的大學生,都會在大學期間報名考研,想要實現(xiàn)自身學業(yè)和人生層次的躍遷。
那么大學生考研,應該從“大幾”開始準備呢?
首先,咱們排除大一。
畢竟很多同學勤學苦讀了十多年,好不容易考上大學,你讓他們立即重拾心態(tài),在學好眼前課程的基礎上,馬上開始準備四年后的考研,確實是不太現(xiàn)實,也太不近人情了。
其次,應該排除大二。
因為大多數(shù)大學生,在經(jīng)歷了高中階段父母和老師的嚴格督促,和大一時期自己支配生活費和休息時間的愜意自由以后,大二正是一個漸入佳境、逐步適應,展開社交溝通和學科鉆研的黃金時期。
如果這個時候準備考研,一沒有必要,二沒有精力,三沒有耐心。
那還不如暫且放一放,先處理好眼前的學業(yè)生活和同學關系,盡情享受一下大學生活也不遲。
最后,大四開始肯定太晚了。
畢竟,大四一開學就是9月,而考研時間一般是12月底。就這么短短4個月時間,就算你馬不停蹄地開始勤學苦讀,但是在時間上根本就來不及。
哪怕你像某些考研專家鼓吹的那樣,每天學習14小時以上,也是無濟于事的。
所以說大學生考研,最好是在大三的時候開始準備,這樣從備考時間、考研心態(tài)和身心規(guī)律來說,都是明智的選擇。
準確地說,考研生應該從大三上學期開始規(guī)劃復習、準備資料和調(diào)整心態(tài),提前準備好復習考研的各項事宜,然后從大三下學期,也就是當年三月份開始準備考試為宜。
因為不管是高考還是考研,最講究和最高效的就是一鼓作氣。
雖然考研難度肯定比高考要低,但是對于英語和政治不太好的同學來說,想要在這兩門公共課中拿高分,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
所以在從3月至9月這半年時間內(nèi),好好拾起當初備戰(zhàn)高考的專注狀態(tài),透徹掌握考研英語詞匯量和考研政治知識點,鞏固熟悉兩門專業(yè)課的理論體系和解題思路。
然后從9月至12月的沖刺階段,大量刷題和查漏補缺。
如此規(guī)劃和貫徹完一整套的考研復習計劃,然后順利考研上岸,這肯定是最理想的備考模式。
不過,考研從擇校、備考和應試來說,始終是你一個人孤獨前行,需要忍受同齡人各種質(zhì)疑、干擾和阻撓的過程。
一個考研生,如何制定適合自己的復習規(guī)劃,選擇適合自己的考研教輔,然后如何安排自己學習大學課程、與同學舍友相處和休息娛樂的時間,都是一門需要審慎思考和堅決執(zhí)行的學問。
其中的各種因素都是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、不可分割的,而每一個細節(jié)和選擇,都決定著你最終能否考研成功、金榜題名。
確切地說,考研的難度主要在于沒有“參照物”的奮斗。
也就是說,考研的整個備考應試過程,和我們當初備戰(zhàn)高考有著很大的不同,既沒有周考月考模擬考,也沒有同學競爭和班級排名。
不管你背了多少單詞、刷了多少題,以至于學到什么程度,基本上都只能依靠自己的估算和分析。
而在背書做題中,這樣的一種心態(tài),是最為致命的,因為你幾乎每天都在困惑迷茫和緊張焦慮中度過。
平時同學叫你玩,哪怕你完成了當天的學習任務,只是想放松一下,可一旦你有了考研計劃,那么即使你在表面上和同學一起相談甚歡,在外面玩得不亦樂乎。
可是在內(nèi)心深處,你又會因為自己今天浪費了備考時間而感到焦慮心慌。
哪怕你當前復習的效果很不錯,你也會不由自主地想:
萬一將來考試,就是因為今天沒有多看兩眼書,而丟了最為關鍵的兩分,那該有多虧啊。
此外,復雜的復習內(nèi)容和激烈的分數(shù)競爭,也是讓百萬考研生們叫苦不迭的障礙。
總之,學習無小事,考研很關鍵。
對于眾多有志于提升學歷,不愿意辜負青春的大學生來說,從大三開始準備考研,激發(fā)出最大的勇氣、信心和專注力,利用好大半年的時間復習考研,其實就足夠了。
那些從大一就開始嚷嚷著考研,每天六點起床到圖書館占座位,每天花費十多個小時來考研的大學生,其實大多數(shù)都是在“虛假努力”:
沒有多少學習效果,最后也沒有什么收獲,只是感動自己罷了。
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(wǎng)絡或用戶投稿。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閱讀前請查看【免責聲明】發(fā)布者:方應,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處理。本文鏈接:http://m.256680.cn/life/1109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