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桑比克海峽長約1670公里(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是哪一個)
莫桑比克海峽呈東北-西南走向,長約1670公里,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,同時海峽內(nèi)的水深大多在2000米以上,最大深度超過3500米,其深度在世界上所有的海峽中排名第三,僅次于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。
人類生存的陸地被廣袤的大洋環(huán)繞,大洋聯(lián)通了全球的陸地,于是在近代的5個多世紀,制海權成了西方崛起的依托。
作為一個國家控制大海的能力,若一個面對大海,有著漫長海岸線的國家,不能控制海洋,不能在海上自由地活動,那么,海洋給它帶來的更多是遺憾和痛苦,而不是財富和幸福。
但大洋無垠,凸顯制海權的更多是由陸地夾持的海峽,作為海上交通要道、航運樞紐,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,莫桑比克海峽便是如此。
得天獨厚的莫桑比克海峽
莫桑比克海峽位于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島之間,東濱馬達加斯加,西臨莫桑比克,北抵科摩羅群島,南至歐羅巴島和印度礁,是南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。
不管是數(shù)百年前的大航海時代還是如今的“巨輪時代”,莫桑比克海峽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,具有重要的戰(zhàn)略價值。
莫桑比克海峽呈東北-西南走向,長約1670公里,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,同時海峽內(nèi)的水深大多在2000米以上,最大深度超過3500米。
其深度在世界上所有的海峽中排名第三,僅次于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。
當然,莫桑比克海峽的平均寬度也有450公里,北部最寬處達960公里,是世界寬度排名第二的海峽。
這種既寬又深的特點,從波斯灣駛往西歐、南歐和北美的巨型油輪,都是通過這條海峽,再經(jīng)南非好望角駛往各地。
波斯灣-莫桑比克海峽-北美石油航線,也由此逐漸成為石油海運的黃金水道。
特別是在蘇伊士運河開鑿之前,它更是歐洲大陸經(jīng)南大西洋、好望角、印度洋到東方去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
至于莫桑比克海峽的形成,據(jù)地質(zhì)學家研究,約在1億多年前,馬達加斯加島與非洲大陸是連在一起的,后來東非地殼運動發(fā)生斷裂,并與非洲大陸逐漸分離。
島的西部下沉,形成的巨大地塹海峽,便有了這條又長又寬的莫桑比克海峽。
所以整個海峽的兩側(cè)陸架狹窄,陸坡陡峭,海底部分由戴維海嶺、莫桑比克海盆、馬達加斯加邊緣臺地和科摩羅海盆組成。
莫桑比克海峽的海上交通史
莫桑比克海峽作為航運樞紐,是海上運輸?shù)摹把屎怼?,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。
早在10世紀以前,阿拉伯人就經(jīng)過莫桑比克海峽,來到莫桑比克地區(qū)建立據(jù)點,進行貿(mào)易。
13世紀,海峽地區(qū)曾經(jīng)建立過經(jīng)濟、文化相當發(fā)達的馬卡蘭加帝國。明初鄭和下西洋也曾到過莫桑比克海峽北部。
但真正讓莫桑比克海峽聞名遐邇的則是始于葡萄牙人。
15到17世紀歐洲船隊在全球開啟了遠洋探索的大航海時代,西方人終于如愿通過海路環(huán)游世界,抵達了神秘的東方,發(fā)現(xiàn)了新大陸的存在,甚至使得世界格局因此而改變。
而擔當領跑者的便是葡萄牙與西班牙。
作為早期新航路的開辟者,也是地理大發(fā)現(xiàn)的主要貢獻者,這兩個既不夠“富”,也不夠“強”的國家,因為在肇始于15世紀的海權競爭中先聲奪人,所以領跑歐洲長達1個世紀之久。
至今我們依然能從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中心的凱旋門上,看到當年那曇花一現(xiàn)的強大帝國。
那是在1497年7月,葡萄牙航海家兼探險家達·迦馬奉王室之命踏上去往印度的航路,他沿著非洲大陸沿岸南行,繞過最南端的好望角,穿過莫桑比克海峽。
于1498年5月到達印度西南部卡里卡特,開辟了一條歐洲通往東方的海上新航線,并在海峽沿岸建立了幾處港口。
可跟后起的海上強國,荷蘭、法國和英國相比,葡萄牙人在這條航線上留下的痕跡最早但卻最少。因為他們當時最為關注的是在印度港口的生意,而非在沿途建立殖民地。
所以他們最早登陸了像馬達加斯加、塞舌爾這些島嶼,卻只把它們作為淡水補給地,而非建立殖民據(jù)點。因為他們的眼睛,盯著東方的香料、絲綢和瓷器。
英法在航海上,比葡萄牙人晚了小百年,但他們迅速跟上,并且航海技術更高,造船能力更強,相繼染指莫桑比克海峽地區(qū)。
1752年葡萄牙人開始統(tǒng)治莫桑比克;1896年馬達加斯加完全淪為法國殖民地,葡法兩國還分別在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修建了大量港口。
包括東岸馬達加斯加的馬任加、圖萊亞爾,西岸莫桑比克的馬普托、莫桑比克城、貝拉、克利馬內(nèi)等。
其中,建造在莫桑比克島上的莫桑比克城,作為地理大發(fā)現(xiàn)和新航路發(fā)現(xiàn)時期的古老港口,曾是葡萄牙人前往印度途經(jīng)的一個貿(mào)易口岸。
馬普托港更是在1895年與南非鐵路連接,可以橫貫非洲南部,直抵安哥拉位于大西洋岸邊的港口。
自此莫桑比克海峽地區(qū)成為了殖民者向東非和南亞侵略擴張的基地。
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隨著馬達加斯加、莫桑比克、科摩羅先后宣告獨立,該地區(qū)才擺脫殖民統(tǒng)治。
莫桑比克海峽的利好
近些年來,由于蘇伊士運河的水面寬度只有345-280米,最大深度只有22.5米,最大船舶吃水允許值僅18.9米,只允許通過21萬噸以下的船舶。
所以超出蘇伊士型油輪(Suezmax,12萬—20萬載重噸)的超級油輪
(VLCC,20萬—30萬噸載重噸)無法通行蘇伊士運河,以及愈加上漲的“過渡費”。
所以越來越多的巨型油輪、集裝箱貨輪選擇通過莫桑比克海峽前往大西洋。
此外,莫桑比克海峽寬度很大,遠大于兩岸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的領海寬度,屬于非領海海峽。
一切船舶均可自由通過,這點與瓊州海峽這樣的內(nèi)海海峽,或者臺灣海峽這樣的領海海峽是不同的。
這些優(yōu)勢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船舶,為海峽地區(qū)的旅游業(yè)和港口業(yè)帶來相當可觀的收入。
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(wǎng)絡或用戶投稿。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閱讀前請查看【免責聲明】發(fā)布者:方應,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處理。本文鏈接:http://m.256680.cn/life/106136.html